香港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联合开发“癌症免疫学数据引擎”——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开放数据平台
香港大学医学院(HKUMed)临床肿瘤学系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共同合作,成功构建了一个创新性的大数据平台——“癌症免疫学数据引擎”(Cancer Immunomics Data Engine,简称CIDE)。该平台整合了来自全球5,957名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涵盖17种癌症类型,并包含8,575个肿瘤样本的综合多组学数据,是目前免疫治疗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公共数据库之一。CIDE现已通过NCI官方网站向全球研究人员开放,旨在促进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从而加速癌症免疫治疗的科学进展与临床转化。
该项目的共同负责人——香港大学医学院癌症医学中心临床肿瘤学系教授、苏菲·Y·M·陈癌症研究讲座教授关新元,以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蒋鹏博士指出:“人类基因组中约有1,903个基因编码分泌蛋白,其中高达61%在癌症发展中的功能尚未明确。借助CIDE平台,我们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识别出多个与泛癌种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若干先前未被认知与肿瘤免疫相关的分泌蛋白。其中,酰基氧酰基水解酶(AOAH)表现最为突出,在黑色素瘤、胰腺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及肾癌等多种肿瘤类型中,均显示出显著的免疫治疗潜力。”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相关论文可[点击此处访问原文]。
AOAH激活免疫系统以精准攻击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研究系统阐释了AOAH增强抗肿瘤免疫的独特分子通路。AOAH作为一种分泌型脂肪酶,能够有效清除肿瘤微环境中抑制免疫反应的特定磷脂酰胆碱类分子,从而恢复并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攻击能力。具体而言,AOAH可显著增强CD8+ T细胞的活化及其肿瘤杀伤功能,同时促进树突状细胞恢复抗原呈递与免疫启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晚期肿瘤通过降低抗原可见性与免疫原性以实现免疫逃逸,这也是当前晚期癌症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AOAH的作用机制直指这一核心问题,因而被视为克服晚期癌症免疫耐药性的关键分子。
AOAH可协同增强多种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
在黑色素瘤、肝细胞癌和肾癌的小鼠模型中,AOAH不仅单药表现出治疗潜力,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TCR-T细胞疗法联用时,更能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瘤内注射AOAAH蛋白可引发强烈的局部免疫激活,并与抗PD-1及抗CTLA-4抗体治疗产生协同效应,突显其在联合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前景。从机制上看,AOAH促进CD8+ T细胞与CD11c+树突状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向肿瘤微环境浸润,这些细胞在抗原识别、免疫信号传递及免疫激活过程中不可或缺,是免疫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AOAH不仅具备独立治疗潜力,更能作为现有免疫疗法的重要补充,为克服晚期癌症免疫耐药提供新策略。
AOAH作为新型抗癌联合疗法的开发前景
分泌蛋白在细胞间通讯及免疫调节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扩散效应可协调肿瘤微环境、淋巴结及外周免疫器官的整体免疫状态。基于这一原理,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开发AOAH与PD-L1抗体结合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打造能够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新一代精准免疫治疗药物。相关临床前研究将在小鼠模型中系统评估该策略的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关新元教授进一步展望:“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早期临床试验,目标是将难治性晚期癌症患者的治愈率从目前的5–20%提升至40%以上。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与资源优势,我们计划推动该创新疗法走向全球,以期造福全世界更多癌症患者。”
该项研究由香港大学关新元教授与美国NCI蒋鹏博士共同领导。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宫兰琦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她在美国NCI访学期间完成了该项目的概念设计与实验框架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