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非手术注射水凝胶系统,用于构建血管化肿瘤模型。该成果为癌症机制研究及免疫细胞疗法的评估提供了全新且高效的实验平台。这一重要突破已发表于《先进复合材料和混合材料》期刊,标志着在模拟肿瘤复杂性方面取得了关键进展。
该研究由牙医学院生物功能材料学助理教授李尚进博士主导,并与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助理教授杉村亮一博士合作完成。团队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与氧化透明质酸(oHA)构建出一种可完全降解、可注射且能自发交联的水凝胶体系,成功实现了高密度肿瘤细胞的稳定包载。
这一新型模型可在小鼠体内自发诱导形成具有功能性、来源于宿主的内皮血管,从而构建出高度仿生的实体肿瘤。相较于传统的肿瘤细胞接种方法,该技术能够精确控制肿瘤细胞在注射部位的定位,形成无外源材料残留的肿瘤团块,同时有效促进血管网络生成,高度模拟了天然肿瘤微环境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李尚进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缺乏可靠的血管化肿瘤模型一直是制约癌症研究进展的瓶颈。我们的平台不仅高度还原了体内肿瘤微环境,更关键的是,为免疫细胞疗法的研发提供了可信赖的评估工具,这对推动实体瘤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该模型在免疫细胞递送与浸润研究方面表现出优越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的人源巨噬细胞能够高效迁移至模型肿瘤区域,并实现有效定植与附着,充分证明了其在细胞免疫疗法开发与测试中的直接应用潜力。
李教授进一步展望:“该模型将成为未来开发针对多种癌症——特别是口腔癌等——的细胞疗法的重要通道,有望为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开辟新路径。”
该项研究的成果对癌症研究领域具有深远意义,不仅提供了一种高度仿生的肿瘤建模策略,也为治疗手段的筛选与优化提供了全新思路。李尚进教授及其团队相信,这一平台将有力推动高效免疫细胞疗法的发展,最终造福广大癌症患者。

